6月3日早上,贵州“村BA”惊现安吉县递铺街道康山村体育场内,场面火爆,这是当地为新居民举办的周末活动——篮球交流赛。“在工作之余我们喜欢打篮球,在节假日举办一些篮球赛,村里给我们提供场地和设备,目前有20支队伍。”来自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新居民韦彩康说。
在安吉,有不少被工业园区包裹的村落,居住在“工业村”的新居民已经远远超过了本地居民,并且大部分是少数民族,比如,递铺街道康山村,汇聚了28个民族、6000余名的新居民,其中1/3来自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
(相关资料图)
近日,湖州市委书记陈浩在安吉调研时指出,“要努力走出一条各民族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人口众多,生活习惯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这都曾给基层治理增加了不少难题。“人多了,一些矛盾也会凸显出来,因为身处异乡,新居民也习惯人多势众地去解决与当地村民之间的摩擦。”当地统战部门负责人表示,针对这些问题,积极引导乡镇党委建立 “五共”融合自治模式,即就业增收平台共建、民生小事跨省共办、困难群众兜底共助、公共文化服务共享、社会事务多元共管五个方面,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
2021年5月,安吉建立全市首家新居民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免费为派驻的4位三都籍干部提供办公和住宿场所。“在安吉跟贵州三都县达成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基础上,我们联系相关部门在新居民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内设立一窗代办专窗,为新居民提供跨省通办服务。”安吉县委统战部(民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服务中心主要围绕政策引导、稳岗就业、子女就学、法律维权等服务。
前不久,新居民融合发展服务中心调解了一起工伤事件,让来自三都县的新居民王稳顺利拿到了6.3万元工伤赔偿款。
“平台有了,娘家人来了,我们也以更加包容的态度欢迎他们留在安吉,将新居民视为属地村里的一份子。参照针对本村困难村民的做法,建立起新居民困难帮扶机制,对辖区居住满一年以上,因临时突发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困难的新居民家庭,一次性提供2万元救助。”属地镇统战委员介绍说。
派驻安吉的三都籍干部韦学团除了是新居民融合发展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外还是村里的廉情监督员,参与监督村里的资金使用、项目建设等。“村里邀请我们这些新居民参与村庄治理,一起去企业排查,协调新居民碰到的各类问题,帮助审核三都老乡的资料等。”韦学团说。
除了关心新居民的工作生活外,各属地乡镇(街道)党委建立民族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开设民族宗教事务所,时时关注各族新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递铺街道定期举办篮球赛活动,让新居民和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孝源街道专门建设了民族融合宴会厅,让新居民可以尽情吹芦笙、跳舞等,也不会影响到当地村民;灵峰街道每逢寒暑假、周末,幸福邻里活动室内会开展小候鸟班,让小朋友有地方学习和玩乐。
去年以来,安吉县委统战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后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180余场次,建成18个县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其中康山村等4个单位入选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全力做好3.9万在安新居民安居乐业工作,累计提供万个就业岗位,开展技能培训50余次;在新居民集聚地建立“四微”服务站、新居民融合发展服务中心,累计办理“跨区域通办代办”6762件;设立新居民创业专项贷款,累计发放贷款96笔1857万元;出台政策性、积分制等4种安置政策,同时设立同心圆梦、爱心助学等奖学金,保障新居民子女就学。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五共’融合自治模式,更好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转化渠道,全力打造民族融合绿色共富的‘安吉样板"。”县委统战部(民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供稿:安吉县委统战部)
原标题:《【市县热线】民族融合美好画卷在绿水青山徐徐展开...》
关键词: